陳立和我是在一間名叫Caffe Terry的咖啡廳認識的,我是客人,他是早班的Barista。
那時高三的我幾乎天天報到,說是要讀書,但其實都是在吧台一坐就和他聊了一個上午,什麼都聊,大概就是帶上一本數學講義、一天下來卻只算兩三題那種。
後來他結婚了、離職了,也離開台中了,回到台東老家和老婆一起接管家中經營的名宿。
如今事隔兩年,在我環島的旅途上,繞了台灣半圈終於又見上面了,出發前他只對我說了句:「快來阿!我給妳打折!」,還是一樣地隨性爽朗。
再次相見,陳立沒什麼變,一樣是那招牌的圓滾滾身形(似乎有些變本加厲,不過還好他胖的有型有特色),看上去依然地憨厚老實。唯一的不同大概是,現在的他身兼人夫及民宿老闆的角色,多了份責任感,看上去更加世故也更成熟了。
在陳立經營的這棟Jerry’s BnB民宿裡,早餐是與客人交流最重要的環節。毎天早晨,陳立和太太都堅持早起下廚,用一盤豐盛、溫暖的早餐為來到台東的旅人們開啟美好的一天。
一頓美好的早餐不只帶給旅人們一整天的活力,也讓陳立有機會聆聽毎個人的故事,從哪裡來,又想往哪裡去?經歷過什麼,又想奔向何方?
只記得這天和陳立約了9:30的早餐,卻不小心睡晚了15分鐘,下樓時他給了我一個無奈的眼神,配上一個看手錶的手勢,我嬉皮笑臉地速速滑進餐桌裝沒事。
餐桌上我們聊了很多,關於他經營民宿的種種,遇過哪些人、經歷過哪些事,碰過什麼挫折、又想做什麼改變?說了很多,才發現這個(在我眼中)看似有些清閒愜意的事業,經營起來也是相當操勞與不易。除了每日跑上跑下的打點房務,面對不同客人的應變方式也事一大學問。一切以「人」為本,充滿未知和變數,每天都有不同的挑戰。他說,最重要的還是保有熱忱。
「這些都是客人寄來的明信片嗎?」我注意到一旁的牆上掛有琳琅滿目的明信片,來自世界的各個角落,印著不同的地址,刻著或常或短的寒暄,一張張都承載著無以衡量的重量。
「是呀,每一張明信片都印有不同的記憶。我們之於旅人,可能只是借宿一晚的緣分罷了,但是卻能以這樣的方式參與他們往後的人生旅程。」他一邊說,一邊和我介紹每張明信片背後的故事。
「像這張是是客人去法國旅遊,寄回來的手繪明信片呢!」
「這張來自一個可愛的家庭。來這住過一次之後居然每年都會來個三四次。」
「這張是…..嗯….另一張手繪教堂…..但其實哪間教堂是哪一間我也看不太出來,因為沒去過嘛!哈哈哈哈!」
突然之間,深切的感受到,我腦海中的那個陳立,大學剛畢業、有些屌兒啷當、還在社會上摸索的陳立,真的真的成熟了、也改變了許多了。
「以後我想把一樓打通,改裝成咖啡廳,讓旅人有能夠更自在的使用公共空間。」問起未來想做些什麼樣的改變?陳立如此答。
如今的一樓是個樸素的客廳,雖然有大大的電視和舒服的沙發,旅人們依然習慣待在自己的房間裡,畢竟要就這麼歪在別人家的沙發上看電視還是有些彆扭。談吐間也流露了陳立對咖啡依然保有的那份熱忱,我隨著他的描述在腦海中投射出未來的模樣,不由得懷念起他煮咖啡時飄散的陣陣香氣。
他說:「我不想開設那種人人都來打卡的人氣咖啡館,只希望左鄰右舍都能來一起單純的喝杯咖啡、發個待、看個書。」我聽了深表支持,希望他能夠加註更多自己的想法,開設一間屬於他,也屬於旅人,也屬於台東這片土地的咖啡廳。

臨走前,站在Jerry’s Bnb門口,我要他推薦一間台東的咖啡廳給我,沒想到他毫不猶豫的說出了「薄荷巴黎」這麼名字,還遞給我一張名片,說:「這大概是我在台東最喜歡的咖啡廳了,咖啡非常好喝,氣氛也很棒,妳一定會喜歡的」。
我笑了笑,把名片收進口袋裡,給了他了方一個擁抱,並向桀立民宿道別。下次見面不知是何時,又會在何處,希望下次再來到台東時,有一間位於稻田邊的咖啡廳已經悄悄開張了。
Iris H.
20116090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