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篇:Talks throught lens 長鏡頭談話
純淨的伊斯蘭 》
在台灣鮮少難看見清真寺的蹤影,在土耳其可以說是每個轉角就一個,或大或小。
信仰在人們的心中佔了無比地位,與其說是寄託,不如說是生命的一部分。當一個人虔誠的相信,把自我都奉獻,那樣的力場是震攝人心的。
這次來土耳其更加了解了伊斯蘭這個宗教以及它的文化,對我而言是旅程中最大的收穫之一。因為時局動盪、這個宗教的形象橫走在善惡邊界,被媒體渲染、被世人誤解,把純潔的信徒貼上了隱形的標籤。
清真寺在所有我見過的禮拜場所裡無疑是最乾淨的一個。伊斯蘭教的教義非常注重整潔和衛生,每所清真寺外一定都會自來水或噴泉,讓信徒們在禮拜前淨身。
大部分的清真寺都是用大理石建成的,雪白的外觀一如信仰著純潔的心。走在方形的廣場上,被一整片純淨的白環繞,內心也感到很平靜。
(不過看著一塵不染、白得不像話的廣場地板,我實在有些驚訝,幾百年來,這麼多人反覆踩踏,到底是怎麼維持的?)


土耳其咖啡 》
走累了,Isa帶著我來到屋頂上的咖啡廳。從舊城區的建築間遠眺博斯普魯斯海峽,配上一杯現煮的土耳其咖啡,是在這座城市裡最簡單又奢侈的享受。
這是我第一次嚐到土耳其咖啡,覺得非常有趣,完全顛覆了我對咖啡的認知。
土耳其咖啡的作法是先將咖啡豆磨成粉,再加入熱水煮滾,若要加糖也必須在烹煮的過程中添加。煮出來的咖啡非常濃稠,小小一杯,咖啡因含量卻很高,喝到底時會有渣,因此衍生出咖啡占卜的文化。
只喝一口我就愛上了,很新鮮的口感,加了一些糖反而更順口。
看著遠方一片蔚藍,細細品嚐手中咖啡,又更深沉的愛上這座城市一些。
黃昏的聖索菲亞 》
黃昏時分,我和Isa散步到蘇丹芆哈邁德(Sultanahmet)廣場。站在這座廣場中央,面南是藍色清真寺,面北則是聖索菲亞大教堂。兩座伊斯坦堡最雄偉的建築居然只在轉身一瞬之間,多麼倉促,多麼奢侈。
伊斯坦堡入秋的夕陽像摩洛哥染缸裡渲染的布料,飽滿的橙色分子迅速浸蝕整片雲層,天空是橙色、建築是橙色,空氣、你我、整個黃昏時分的回憶片段都是橙色的。

Iris H.
20161218
哈哈,不得不承認在某些事情上,處女座的莫名堅持無形中對我造成某種束縛。至少,我在流浪而後生的伊斯坦堡裡迷了路。
說來也好笑,既期待流浪而後生的書籍內容比網誌還更豐富,能夠添加這幾年慧心如妳的新體悟,又想像著作者選擇以最初的樣貌呈現,也更方便原本的讀者閱讀(這句話有注水嫌疑,畢竟我是幾個月前才開始留意IG上除了自己以外的其他人)。卡在長鏡頭談話兩天,七丘之城以後的文字,然後我開始思索自己的讀書心得是否該換個方式整理和表達。
幾天前,臨時受邀到師大參加一場會議,結束後,一個人步行,從羅斯福路轉和平東路,再轉到新生南路(啊,其實也只有1.5公里),只為了看一眼台北清真寺。沒有身歷其境,感受還是有很大的不同,至少,周邊熙來攘往的人群,柏油路上的車潮,還有天空的色彩,都……
來跟伊斯坦堡道別了,往下一站前進。
LikeLik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