尼泊爾|住進傳統的山間村落裡

▌快閃波卡拉

清晨七點的巴士告別了加德滿都,在午後四點抵達波卡拉(Pokhara),尼泊爾的第二大城。

沿路搖晃顛簸的車程讓人不敢吃下任何東西,連水都沒辦法好好地喝。被安排在最後一排的座位,屁股不停地從椅墊飛起又落下,左右轉彎的時候直接貼上隔壁乘客的臂膀,另類的親密接觸。上下車第一件事就是確認自己的五臟六腑都還安穩地橫在原位。

早已耳聞這段路程的強大震幅,但沒想要一震就是八小時,毫無冷場。

 

IMG_8938

 

波卡拉的確很美,費娃湖(Fewa Lake)被山色包圍,在陽光灑落的午後粼粼發光,沒有加德滿都的人聲鼎沸和塵土飛揚,所有人都是慢步調,回歸歐洲生活的既視感。但我對這座城市就是提不起太大興趣,沿街的中文招牌、美式餐廳和每走兩步就一間的紀念品店令人出神,令人難有身處於尼泊爾的自覺,以觀光為導向的城。

半夜躺在Hostel的床上,回顧這段旅程,也過去一半了。真的要在波卡拉度過剩下的五天?

沒能造訪Nam在山谷間的老家大概是此行最大的遺憾,想到這裡,我打開訂房網站,用地圖模式在附近的山區胡亂地搜尋,於是一個名為「Village Homestay 」的房源映上眼簾。遠山、梯田、石板和黃土砌成的傳統方屋,身著民族服飾的婦人坐在陽光灑落的灶房裡生火炊飯,自給自足的山間生活,一張張的照片從眼前劃過。

毫無猶豫地下訂了接下來三日的住宿,把後揹包重新整理,才沉沉睡去。

 

Processed with VSCO with e2 preset

 

▌開往山間村落的Local Bus

從波卡拉開往我要前往的山間村落-Dam Dame Village的Local Bus,一天只有一班,三點半發車。

我揹著後揹包在巴士轉運站的十字路口,一台一台地問,我要去的地方連我自己都不是太清楚,講了司機也不見得聽得懂,眼看發車時間就要逼近,廣場上的巴士一台一台地離去,我越來越慌。終於問到了最後一台,司機依然沒聽懂,但一旁一位準備上車的乘客對我喊了:「Yes! Dam Dame!」,事已至此,即便不是,這台巴士也是我最後的希望了。

這樣的巴士裡頭沒有外地的面孔,一上車所有人都盯著我看,稀客稀客。

沿路有人招手就停,要下車就大喊一聲,人來來去去,有時候擁擠到窒息,有時候冷清得灌滿窗外涼風,沿途景色很美,美到有一個瞬間我流淚。

車內民生補給品佔去大半空間,走道和座椅上堆滿米袋和乾貨。隔壁的老人捧著一大罐家庭號的雪碧,笑得像個孩子。

顛簸的路程、配上車內音響大聲放送的寶萊塢音樂,五感都接收著極度陌生的訊息。漂泊於認知以外的生活,卻更深刻感受「存在」的事實。

 

IMG_8858IMG_8853tmp 32

 

約莫一個半小時的車程,一整路的搖頭晃腦,越過一座又一座的梯田,巴士又在一個巨大的轉彎處前停了下來,好幾個人起身下車。我有預感這也是我的站牌,但又難以確定,猶豫不決之際突然全車的男女老少都看著我大喊:「Here! Dam Dame Village!」我趕緊背上背包說謝謝,匆忙下站。

原來全車的人都都跟我一樣緊張啊。

 

Processed with VSCO with a1 preset
坐在我後方的老人。在我下車後探出窗外與我道別。

 

▌跟著古隆族在山間生活

抵達後Rabindra和他哥哥一起到巴士停靠處來接我,哥哥的肩膀上還背了他兩歲的小兒子。我們沿著石板堆成的路走,村子裡大多的房子也都是石板砌成的,抹上黃土又被漆成五顏六色,很美。若要走回自己的房子,就得先穿越別人家的前廳或者後院,又或者其實跟跟沒有前廳後院之分,整個村落都是緊密地連結在一起,像一個大家園。從房屋之間的空隙望出去,就是山巒,就是梯田。

Rabindra是我的宿主,二十七歲的大男孩,和父母和大嫂一起生活在這山間村落裡的老房子裡,一家人都是古隆族人(Gurung),居住於尼泊爾喜馬拉雅山區的民族。他上頭有兩個哥哥,一個在杜拜工作,一個在馬來西亞,我抵達的這天正好是他們返鄉假期的最後一天,闔家團圓很熱鬧。

 

Processed with VSCO with l7 preset
盡頭的房子就是Rabindra家。

 

Processed with VSCO with 4 preset
Rabindra家門口望出去的樣子,看得見來時的蜿蜒黃土路。深呼吸,洗去抵達時的一身疲憊。

 

IMG_8851
Rabindra的家

IMG_8854

IMG_8828
阿嬤走近灶房的背影。
IMG_8870
Rabindra 的大嫂。

Processed with VSCO with g6 preset

村落裡遇見的第一位老人,看見我就大喊了一聲 “Namaste!” ,指著手裡的相機便問我可不可以幫他拍一張。我笑著說當然好,他定在鏡頭前,露出大大的笑容。背景灶房的窗和滿屋簷的風乾玉米。

註:

Namaste(नमस्ते) 是梵文。

Nama是「鞠躬」的意思,as是「我」,te是「你」,字面上讀來是「我向你鞠躬」,更深層的含義是「我向你的靈魂致敬」。在尼泊爾、印度等地是很常見的問候語。

喜歡在這兒見了人就大喊一聲Namaste! 然後換來紮實飽滿笑容。

 

IMG_8849 2
阿嬤為我送上一杯剛煮好的尼泊爾奶茶。
IMG_8847 2
我位於二樓的房間,就在爬上木梯後的右手邊。這三天裡我是唯一的房客。

 

 

▌阿嬤的魔法灶房

Screen Shot 2019-07-19 at 3.19.13 PM

 

Rabindra的媽媽不太會講英文,但她所散發的溫暖和真誠不需要透過語言就能傳達。她要我叫要她「阿嬤」,並且我取了一個古隆族名字-Momoda。

印象裡阿嬤不是在灶房裡料理一家餐食,就是在院子裡餵雞、洗碗、洗衣,打理家物,一整天都無比忙碌。而我最喜歡的就是跟著她忙進忙出,坐在灶房的黃土地板上靜靜看她燒材煮飯的樣子,好似在看一場不可思異的魔法秀。

 

Processed with VSCO with j5 preset Processed with VSCO with fr4 presetIMG_8871

 

入住後的第二個清晨,我在日記中寫下:

「清晨五點雞鳴,天未光便能聽見阿嬤起床的騷動聲響。

腳步聲從臥室移至廚房,草鞋與黃土地面磨擦,發出細小的沙沙聲。在沒有任何雜音的深山裡,她的一舉一動都有音可循,每一個細碎的聲響竟然都換來清晰的畫面。我躺在二樓臥室的床上,小心翼翼地聆聽。

廚房裡傳來一陣短促、低悶的嗚鳴,是阿嬤用竹筒對著木柴吹氣、生火的聲音,小小火苗逐漸擴大,我彷彿也能感受到那股熱氣,木柴發出劈啪聲,火焰在微光中起舞。

她拾起手邊的鐵壺,將它放在火爐上,勺入兩匙昨日傍晚我和Rabindra一起擠的水牛奶,再放進紅茶末和香料,準備煮今日的第一壺奶茶。

窗外的天色又亮了一些。我翻過身,又睡著了。」

 

Processed with VSCO with j6 preset
燒柴生火煮奶茶的阿嬤
IMG_8869
山裡的餐食,大量的米飯,配上地瓜葉和肉汁。
IMG_8855
在雞籠裡餵雞的阿嬤。

IMG_8845

 

 

▌學校尋訪記

那天Rabindra說他要去溪邊抓魚,太陽下山前回來。山坡上有一間學校,我要的話可以去參觀。 

「我不會打擾到他們嗎?」我問。

「不會,他們最喜歡訪客了。」他笑答。

沿著村落裡的石板小路往他告訴我方向走去,在岔路前停頓猶豫,就聽見奶奶從後頭大喊著那個她為我取的名子-”Momoda”,然後說”Up、Up!” 。最後還是迷了路,撞進別人家的後院,看見兩隻大大的水牛,又繞到正門去問路。

折騰了一番,遠遠的終於看見山坡上一間平房,白色的磚牆上淡淡的寫著”SCHOOL”。

 

Processed with VSCO with hb2 presetIMG_8950992BE504-CF90-45E7-BEBB-12C17DAA6E92

 

造訪時依然是上課時間,我悄悄躲在一棵樹後面偷看教室內上課的模樣。直到老師看見了我,邀請我到教室內的一角坐下。

孩子們一個個圍上來,童稚的大眨牙眨的。

「妳叫什麼名字?」「妳從哪裡來?」「妳身上有巧克力嗎?」

 

Processed with VSCO with j2 presetIMG_8867IMG_8884

IMG_8856
可愛的雙胞胎姊妹,兩人還有一個調皮搗蛋的弟弟。
我特別喜歡她們頭上紅色的緞帶和工整的辮子,右鼻翼上的鼻環也很美。
無需保留的好奇心,妳看我我也看妳,都是彼此眼裡的遠方風景。

 

以下是一系列得來不易的合照:

Processed with VSCO with e5 preset
(來來來靠過來)
Processed with VSCO with e5 preset
(被淹沒⋯⋯)
Processed with VSCO with e5 preset
(成功露臉)
Processed with VSCO with e5 preset
(Never Mind⋯⋯)

 

Processed with VSCO with c6 preset
把相機借給孩子們玩。

Processed with VSCO with c6 preset

 

 

IMG_8873
辮子女孩為我拍的照片。

 

對了,那天Rabindra真的抓了一簍魚回來,成了我們當天的晚餐。

IMG_8860IMG_8943

 

▌為什麼成為Homestay呢?

道別前的夜晚,我問Rabindra當初怎麼會有這樣的想法,把老家變成Homestay呢?

原來曾經有對來自法國的夫妻在村落裡常駐了半年,協助一旁的學校建立起硬體設施。 當時這對夫妻就借住在Rabindra家裡。

離別前夫妻告訴Rabindra,這樣儉樸的傳統生活其實很有文化價值,若是能夠讓來自世界各地的旅人來入住、體驗,必定會很有意義,也能夠為他們增加額外的收入。於是夫妻倆為Rabindra架設了Airbnb房源,展開了這一家人的接待之路。

其實從走進村莊的那一刻起就能發現,這已經不太像是一個村莊了,一棟棟石板房屋被蓋上草蓆,早已人去樓空。

「大部分的居民都決定搬去市區居住了,比較方便嘛。」Rabindra望著鄰居的空屋說。他不是個有太多表情的人,但眼底還是流露出一些無奈。

「但我不喜歡市區,山裡的生活很好啊。對我而言,這才是生活。」 眼前是一片遼闊的梯田,身後的山巒無止境地蔓延,奶奶在廚房裡燒晚飯,木窗滲出裊裊炊煙。

我望向Rabindra凝視遠方的側臉,我在心裡默默地感謝他沒有放棄這樣的生活。

 

11
已蓋上草蓆的鄰居家。
Processed with VSCO with j2 preset
從後院看出去的日出。
IMG_8947
用傳統方法將水牛奶製成奶油的阿嬤。
IMG_8859
從後院看出去的日出。

 

IMG_8866
離開前阿嬤為我準備的最後一份早餐。
一杯尼泊爾奶茶,兩片手桿的烤餅間夾了一顆過熟的荷包蛋。

Processed with VSCO with c8 preset Processed with VSCO with aga1 preset

Processed with VSCO with e5 preset
和我的尼泊爾阿嬤道別,獲得眉心一點紅Tika,和一條印滿經文的金黃絲巾。

 

▌後記

雖然只有短短的三天兩夜,但卻寫下了我在尼泊爾最深刻的回憶。

山間村落裡的生活好平凡啊,掙食物吃、料理食物、打理家務,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一天也就這麼過去了,甚至還過得挺快。

把自己放入陌生而遙遠的生活,看見生命新的可能,原來活著可以有這麼多種樣貌。

若有機會造訪尼泊爾,不妨也嘗試在城市與登山步道以外的另一種可能-住進當地人的家裡吧

 

Iris.

 

IG: @irisspace 
FB: Irisspace

 

我入住的Homestay房源連結:Village Homestay Panchase

 

Advertisement

One thought on “尼泊爾|住進傳統的山間村落裡

Leave a Reply

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:

WordPress.com Logo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.com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Facebook photo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Connecting to %s